高碘性甲狀腺腫
| A+醫(yī)學百科 >> 高碘性甲狀腺腫 |
由缺碘而引起的地方性甲狀腺腫是一種很古老的疾病,俗稱“大脖子病”,人們已相當熟悉。但大多數人并不了解,飲食中的高碘也會引起甲狀腺腫,這就是高碘性甲狀腺腫。在生理衛(wèi)生的教學中,我們發(fā)現一些教師在談到甲狀腺腫的防治時,常常不加區(qū)分地強調要多吃海帶等含碘豐富的食物,其實這種看法是很不全面的。
甲狀腺腫主要分地方性甲狀腺腫和高碘性甲狀腺腫兩種。患者的癥狀雖均有甲狀腺腫,但期發(fā)病原因恰恰相反。對于地方性甲狀腺腫的發(fā)病原因及其防治,現行生理衛(wèi)生教材已作了較詳細地介紹,在此不再贅述。本文僅就碘性甲狀腺腫及其防治作簡要介紹。
高碘性甲狀腺腫,尤其是地方性高碘甲狀腺腫,是近十多年來新發(fā)現的一個病種。此病最早發(fā)現在日本北海道沿海地區(qū)居民中流行。近年來,我國沿海和內陸低洼鹽堿地帶也不斷有類似報道,有些病區(qū)(如河北、山東)則位于油田地帶。調查表明,過量的碘是造成這種甲狀腺腫流行的主要原因。關于發(fā)病機理,目前認為:在高碘環(huán)境下,機體為盡可能多的貯蓄碘,便把碘合成膠體(無機碘在體內不能貯存)貯蓄在甲狀腺濾泡腔內。當這種膠質堆積時就會引起甲狀腺顯著增大,即高碘性甲狀腺腫。此病發(fā)病率女性高于男性,發(fā)病率高峰在11歲~25歲間。服用過多的含碘藥物也會引起高碘性甲狀腺腫。得了甲狀腺腫后,一般停用含碘飲食幾周到幾個月,腫塊多可顯著縮小或痊愈。在預防方面,首先要查明攜帶高碘的媒介,根據當地條件采取相應的除碘措施。
高碘性甲狀腺腫和地方性甲狀腺腫,二者甲狀腺均為雙側彌漫性腫大,患者本人多無自覺癥狀,突出的特點僅是“脖子粗”,憑外觀很難區(qū)分。除此之外,甲亢等其它甲狀腺疾病也有甲狀腺腫大。因此,患有甲狀腺腫大的病人,不能盲目加碘,而應趕快就醫(yī),對癥治療;否則,就有可能造成相反的結果。
| 關于“高碘性甲狀腺腫”的留言: | |
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| 添加留言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