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樸飲

跳轉(zhuǎn)到: 導(dǎo)航, 搜索

〖方源〗 《霍亂論》治濕熱蘊(yùn)服而成霍亂,兼能行氣滌痰。

〖釋名〗 因霍亂一病多發(fā)于春秋之間,發(fā)病急驟,有揮霍撩亂之勢,故命名為霍亂。

〖組成〗 制厚樸 二錢[6g] 川連 姜汁石菖蒲、制半夏 各一錢[各3g]

香豉 炒 焦梔 各三錢[各9g] 蘆根 二兩[60g]

〖用法〗 水煎溫服。

〖方歌〗 連樸飲用香豆豉,菖蒲半夏焦山梔,

蘆根厚樸黃連入,濕熱霍亂此方施。

〖主治〗 濕熱霍亂。上吐下瀉胸脘痞悶,心煩躁擾小便短赤,舌苔黃膩脈滑等。

〖功用〗 清熱化濕,理氣和中。

【方解】

君:黃連清熱燥濕,厚腸止瀉。

厚樸—行氣化濕,消痞除悶。

臣:蘆根—清熱除煩止嘔;

菖蒲芳香化濁。

半夏燥濕和胃降逆

佐:梔子淡豆豉—清宣胸脘郁熱以除煩悶。

病機(jī)〗 皆由內(nèi)傷飲食,外感濕濁,致使脾胃升降失常。由于感邪有寒熱之別,所以臨床上有寒、熱霍亂之分,濕熱蘊(yùn)伏,清濁相干,胃失和降,脾失升清,故而上吐下瀉,胸脘痞悶,心煩躁擾。

〖運(yùn)用〗

1.此乃濕熱霍亂之主方。以吐瀉煩悶,小便短赤,舌苔黃膩,脈滑數(shù)為證治要點(diǎn)。亦可用于濕溫病而見身熱心煩,胸悶嘔惡,溲赤苔黃者。

2.本方治證以嘔吐為主,若腹瀉較著者,宜加扁豆、薏苡仁以利濕止瀉。

3.適用于急性胃腸炎、腸傷寒、副傷寒等屬濕熱并重者。

〖附方〗

蠶矢湯(《霍亂論》)

組成:晚蠶沙 五錢 [15g] 生苡仁 大豆黃卷 各四錢 [12g] 陳木瓜 三錢 [9g] 川連 姜汁炒,三錢 [9g] 制半夏 黃岑 酒炒 通草 各一錢 [3g] 焦梔 一錢五分 [4.5g] 陳吳萸 泡淡,三分 [1g]

用法:地漿陰陽水煎,稍涼徐服。

功用:清熱利濕,升清降濁。

主治:濕熱霍亂,吐瀉轉(zhuǎn)筋,口渴煩躁,舌苔黃厚而干,脈濡數(shù)。

[比較]

本方與連樸飲皆治濕熱霍亂之吐瀉。此則以蠶沙為君,王士雄謂其“既引濁下趨,又能化濁使之歸清,……故余以為霍亂轉(zhuǎn)筋之主藥,頗奏膚功”。配以薏苡仁、木瓜祛濕舒筋,故以治霍亂轉(zhuǎn)筋為主;連樸飲重用蘆根,伍以黃連,半夏,菖蒲,厚樸,偏于和胃止嘔,故以治霍亂嘔吐為主。

連樸飲

【來源】《霍亂論》卷下。

【組成】制厚樸6克 川連(姜汁炒) 石菖蒲 制半夏各3克 香豉(炒) 焦山梔各9克 蘆根60克

【用法】水煎,溫服。

【功用】清熱化濕,理氣和中。

【主治】濕熱蘊(yùn)伏,霍亂吐利,胸脘痞悶,口渴心煩,小便短赤,舌苔黃膩?,F(xiàn)用于腸傷寒,急性胃腸炎屬于濕熱并重者。

【方論】方中黃連清熱燥濕,厚樸理氣化濕,均為君藥,焦梔、香豉清郁熱,除煩悶,蘆根清熱生津,均為臣藥,石菖蒲芳香化濁,制半夏化濕和中,均為佐使藥。諸藥相伍,共奏清熱化濕,理氣和中之效。

關(guān)于“連樸飲”的留言: Feed-icon.png 訂閱討論RSS

目前暫無留言

添加留言

更多醫(yī)學(xué)百科條目

個人工具
名字空間
動作
導(dǎo)航
推薦工具
功能菜單
工具箱